0755-86212290
工作日 9:00-18:00
本年利潤中的本年利潤由哪2個一部分構成
2021-06-24 15:44
本年利潤中的本年利潤由哪2個一部分構成
依照負債表負債法計算企業所得稅的狀況下,本年利潤中的本年利潤由2個一部分構成:本期企業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
一、本期企業所得稅
本期企業所得稅=本期應交所得稅=應繳稅收入額×所得稅率=(營業利潤 本期產生的可抵稅暫時性差異-本期產生的應繳稅暫時性差異-本期轉到的可抵稅暫時性差異 本期轉到的應繳稅暫時性差異 財務會計花費非稅收法律花費-稅收法律花費非財務會計花費 稅收法律收益非財務會計收益-財務會計收益非稅收法律收益)×所得稅率
借:本年利潤——本期本年利潤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公司向投資人分派現錢股利分配或盈利時,假如依照可用稅收法規要求必須將所分派現錢股利分配或盈利的一定占比代投資人交納給稅務單位的即代繳代繳稅金,該一部分代繳代繳稅金應做為股利分配的一部分記入利益。
二、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是遞延所得稅財產及遞延所得稅債務本期本年利潤的綜合性結果。用公式計算表明即是:
遞延所得稅花費=遞延所得稅債務的增加額 遞延所得稅財產的降低額
遞延所得稅盈利=遞延所得稅債務的降低額 遞延所得稅財產的增加額
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債務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債務期初余額)-(遞延所得稅財產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財產期初余額)
=本期遞延所得稅債務的增加額-本期遞延所得稅債務的降低額-本期遞延所得稅財產的提升 本期遞延所得稅財產的降低
=遞延所得稅花費-遞延所得稅盈利
公司確定遞延所得稅一般理應記入本年利潤,可是下列二種狀況以外:
(1)某種買賣或事宜依照企業會計準則要求應記入所有者權益的,由該買賣或事宜造成的遞延所得稅財產或遞延所得稅債務以及轉變亦應記入所有者權益,不組成本年利潤中的遞延所得稅花費(或盈利)。
(2)公司合并中獲得的財產、債務,其帳面價值與計稅依據不一樣,應確定有關遞延所得稅的,該遞延所得稅的確定危害合拼中造成的信譽或者計入合拼損益類的額度,不危害本年利潤。(相對應練習題見此章第三節練習題3)
三、本年利潤
測算明確了本期企業所得稅及遞延所得稅之后,本年利潤中應予以確定的本年利潤為二者之和,即:本年利潤=本期企業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
依據:本年利潤=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債務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債務期初余額)-(遞延所得稅財產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財產期初余額)
=本期遞延所得稅債務的增加額-本期遞延所得稅債務的降低額-本期遞延所得稅財產的提升 本期遞延所得稅財產的降低
得到:
應交所得稅=應繳稅收入額×所得稅率
=(營業利潤 本期產生的可抵稅暫時性差異-本期產生的應繳稅暫時性差異-本期轉到的可抵稅暫時性差異 本期轉到的應繳稅暫時性差異 財務會計花費非稅收法律花費-稅收法律花費非財務會計花費 稅收法律收益非財務會計收益-財務會計收益非稅收法律收益)×所得稅率
=(營業利潤 財務會計花費非稅收法律花費-稅收法律花費非財務會計花費 稅收法律收益非財務會計收益-財務會計收益非稅收法律收益)×所得稅率 (本期產生的可抵稅暫時性差異-本期產生的應繳稅暫時性差異-本期轉到的可抵稅暫時性差異 本期轉到的應繳稅暫時性差異)×所得稅率
=(營業利潤 財務會計花費非稅收法律花費-稅收法律花費非財務會計花費 稅收法律收益非財務會計收益-財務會計收益非稅收法律收益)×所得稅率-(-本期遞延所得稅財產的提升 本期遞延所得稅債務的增加額 本期遞延所得稅財產的降低-本期遞延所得稅債務的降低額)
=(營業利潤±非暫時性差異的納稅調整)×所得稅率-遞延所得稅
即: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本年利潤=(營業利潤±非暫時性差異的納稅調整)×所得稅率
之上便是我匯總的相關內容,假如您也有有關法律咨詢服務或是別的事宜搞不懂的能夠撥通線上律師解答,刑事辯護律師的專業技能可以協助到你。
免責聲明:
本網站內容部分來自互聯網自動抓取。相關文本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或發布人自身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或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郵箱:zhouyameng@vispracti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