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6212290
工作日 9:00-18:00
讓“現金福利”和“實物福利”來一次PK?
2018-04-28 16:30
如果評選一下“最受員工歡迎的詞匯”,“福利”一定能擠進前20名?!案@边@東西,帶有些“額外”的意味,所以有總比沒有好,多發總比少給好。
前些天到朋友家做客,順便帶上了一盒月餅。朋友的家人見了禮物,一臉苦笑,指著冰箱說,里頭都塞滿啦,都是過節發的東西,家里每人拎回一堆,月餅最多!看來,福利也有讓人犯愁的時候。
也是關于福利,幾天前深圳衛生監督部門呼吁,工廠企業最好以發獎金代替節日加菜。原來在深圳,國慶中秋都是工廠企業集體食堂發生食物中毒的高峰期,工廠要給員工加餐,食物量大,人手有限,衛生就難以保證了。
月餅也好,加餐也罷,都是單位對員工的一片心意。但是,如果說“福利引起食物中毒”是特例,那么福利更多時候是陷入眾口難調的窘境。比如月餅,一個四口之家只需要一盒,可如果一人拎回兩盒,就是八盒,還真不好打發。想要點其他的,卻不在福利的“考慮范圍”。想要的拿不到,不想要的卻成了堆——也正因為如此,每到中秋過后,有多少多少月餅被扔掉的新聞總會見諸報端。
那么,“現金福利”呢?大家拿著一樣的錢,卻可以買回不一樣的東西——喜歡什么買什么,“口味”對上了,也不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現金福利”的另一個好處,是避免給市場提供不真實的需求信息。比如由單位出面采購月餅或者其他實物,因為采購量極大,就刺激了廠家的生產。其實,真有那么多人需要那么多月餅嗎?如果把選擇權交給每一位消費者,需要多少買多少,那么廠家的生產也會理性得多,因為生產過剩、實際消費不足而被扔掉的月餅也會少得多。
所以,福利既然是給員工的,選擇權就交給員工自己吧。如果大家都覺得某一樣實物不錯,那就一人來上一份。如果意見實在難以統一,何不讓“現金福利”和“實物福利”來一次PK?福利分配上來點創新,看看效果如何。
免責聲明:
本網站內容部分來自互聯網自動抓取。相關文本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或發布人自身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或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郵箱:zhouyameng@vispractice.com